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近日,第四届“流动中国”主题宣传活动顺利举行,通过实地探访中国物流集团所属企业在仓储、装卸、运输、物流装备制造等环节的探索实践,解锁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背后的创新密码。
仓储作为物流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为物流系统的顺利运行、物流产业链的高效运转和物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
9月10日,在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酒业事业部泸州诚通物流园区内,一车来自泸州老窖的“加急订单”货品正在电动叉车的作业下,被有条不紊地安放在指定位置。在这个面积为7000平方米的分拣场地,只需要10个人便能高效准确地完成所有订单调配。
“等到发货时间,电动叉车会提前将酒取下来,运送到分拣线上进行智能化扫描喷码,负责运输该订单的司机通过自助办单平台系统进入园区取货,随后发往全国各地。”酒业事业部副总经理穆臣介绍。
这套最初为泸州老窖“量身定制”的仓储模式,在酒类仓储领域尚属首创。在宝贵的土地资源面前,酒业事业部采用“高密度存储”方式,通过将仓库改造为穿梭货架、定制高位电动叉车等方式,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空间,通过提高仓储利用率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
酒要“放得下”也要“看得着”。酒业事业部将自主研发的WMS仓储管理系统与监控系统联动管理,对库内货品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化管理,可随时查看货品状态及仓库运营情况,不仅为管理者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决策支持,还大幅度的提升了管理的透明度和订单的可追溯性。
“这套仓储模式为我们节省厂内物流转运环节人工近50%,单次流程作业时间缩短了60%。”泸州老窖供应链管理中心副总经理黄烈桐说。
运输作为连接供应与需求的桥梁,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链接运输环节各个主体?网络货运平台——中储智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站在中储智运数据中心大屏前,随意点开屏幕上的“绿点”,便可直观看到对应车辆的司机信息、货物信息及车辆位置详情。“一头连着3.8万家货主,一头连着302万名司机,中储智运通过算法将货源精准推送给货车司机,最大限度减少司机的空载率、取货等货时间及中间产生的各种费用,已成为货车司机寻找货源的主要途径。”中储智运党委书记、常务副总裁周春涛说。
“在运输环节,货物的安全至关重要。它们也要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周春涛提到,中储智运平台对每笔运输业务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控,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票据流、轨迹流“五流合一”,给每个货物定制专属“数字身份证”,让每件货物的“行动轨迹”清晰可见。当货物在运送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遭受到了损害时,中储智运会根据“行动轨迹”快速派专人协助客户处理货损事宜,为货物安全提供较为可靠保障。
物流运输离不开人,更离不开车。在中铁油料集团的铁路燃油调度大厅,铁路燃油汽车配送物联网信息平台正在运行。在这里,可对360余台能源化工物流运输罐车的专业化车队进行实时监测和科学管控。
“实时管控的关键离不开算法。”中铁油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治国表示,通过定位系统、视频系统、电子铅封系统、电子流量计四项技术方法,实时监测汽车轨迹,确保司机在正确的位置取油、加油,还可以实时监测加油的具体时间。目前,该系统已经为全国18个铁路局以及合资铁路提供铁路油品全过程供应服务,中铁油料集团铁路燃油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正加快成型。
物流装备制造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装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以及系统集成能力对于物流领域降本提质增效作用十分明显。
中储恒科物联网系统有限公司是中国物流集团旗下专业化的交通物流装备制造企业。2023年6月,重庆果园大件码头1000吨桥机真正开始启动首吊,中储恒科提供的1000吨钩头秤是该项目的核心称重设备,创造了起重类衡器最大吨位的历史记录。
“电子吊秤的研制成功和持续改进,让中储恒科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同时,我们依托在衡器方面的专业优势,发力动态称重赛道。”中储恒科副总经理谷建斌说。
近年来,中储恒科在已有资源、技术实力基础上,开始在大宗物流领域装卸机器人赛道发力。“使用装卸机器人能解决体力劳动者缺乏、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装卸作业效率。”中储恒科总经理周春波表示,将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发力点,用硬核装备推动物流行业结构性增效。(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